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乡村行 · 看振兴 > 正文
科技赋能沙坡头区设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2025-10-20 10:03: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深秋时节,沙坡头区乡村田野一片丰收景象。10月16日,在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钟村的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农户刘文泽将采摘的西红柿经过分拣、称重,再整齐码进货车。“我家的西红柿果皮鲜亮、果肉紧实,根本不愁卖。”刘文泽说。大棚外,蔬菜批发商陈自爱对刚装车的西红柿连连称赞:“这批西红柿品质没话说,批发价两元,早被大型超市订走了。咱们沙坡头区的设施蔬菜品质有保障,很受市场欢迎。”

近日,在韩闸村的冷凉蔬菜大棚里,村干部察看韭菜长势。

  在沙坡头区东园镇韩闸村的钢架大拱棚里,阳光透过棚膜洒在翠绿的韭菜上,宽敞的大棚中,种植户高文英娴熟地捆扎韭菜。“大拱棚比以前的小拱棚好处太多了!”高文英说,过去小拱棚种植劳动强度大,亩产受限。2016年村里推进大棚改造后,她果断承包了7座大棚。这些高达3.5米的钢架拱棚,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现在,旋耕机、播种机、运输车可以直接驶入大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韭菜产量和品质也显著提高。”高文英说。

近日,在普天瑞农数字育苗工厂内,机械化操控的种苗正在生长。

  设施农业的活力被科技深度激活。走进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的数字种苗生产工厂,科技感扑面而来,近52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内,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8套盘式喷灌机均匀洒水,环流风机自动调节环境温湿度,技术员葛鹏手持平板电脑就被完成全部管护操作。“以前需要5个人干的活,现在1个人就能完成。”葛鹏介绍,借助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了从种子到种苗的全过程精准可控,种苗成活率98%,商品化率提升至95%以上。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已投入671万元研发费用,取得了33项创新成果。今年公司培育种苗1.2亿株,一半供应本地,一半销往甘肃、青海等地,通过“技术孵化+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机制,带动周边农户亩均效益提升超15%。

  这种科技赋能的效应还延伸到更多领域——沙坡头区与山东德润、上海交大等机构合作推广彩椒、乳瓜等新品种,应用鱼菜共生、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新技术,使亩产量提高20%,综合收益提高40%……这正是“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激活设施蔬菜产业活力的缩影。

  品牌建设的发力更让沙坡头区蔬菜身价倍增。“沙坡头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与“韩闸韭菜”“瑞味源”等40余个企业品牌形成合力,其中“韩闸韭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卫菜心”获得粤港澳大湾区信誉免检认证。借助产销对接活动和电商直播,中卫蔬菜销往全国20余个城市,仅彩椒订单就达470万公斤,还出口迪拜、新加坡等国家。如今,沙坡头区10.5吨净菜加工生产线已投产运营,开发20余种加工产品,使加工转化率提升至35%,产品附加值提高50%,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从弯腰劳作到挺直腰板,从肩挑背扛到机械作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沙坡头区设施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广。2024年底,沙坡头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13万吨。该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