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乡村行 · 看振兴 > 正文
乡村行 看振兴 | 苦”药材种出“甜”滋味
2024-11-14 21:22: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11月13日,记者走进中宁县徐套乡白套村板蓝根种植基地采收现场,一根根板蓝根破土而出,工人们熟练地将板蓝根抖茎去土、去杂分拣、晾晒,田间一堆堆板蓝根绘就了一幅热闹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们在徐套乡撒不拉滩种植中药材2200余亩,其中板蓝根800亩、土贝母450亩、防风300亩、射干80亩、桔梗120亩、黄芩480亩。目前,板蓝根每亩纯利润达4000元至5000元。”宁夏博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尚贵说。

 

村民采收板蓝根

  据介绍,板蓝根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药材,根、茎都各有用途,可制成中药饮片、中药药剂等。且种植投资成本低、易于管理,具有当年种、当年收的优势。

  “近两年,通过引进中药材种植项目,让村里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今年基地为辖区村民累计发放60余万元工资,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切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白套村党支部书记金孝存说,中药材种植让村集体走出了一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规模发展”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土地流转租金+村民务工薪金+产业发展现金”群众增收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种植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白套村村民田东花便是其中之一。

  “中药材种植让我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而且基地就在我们村,不仅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还能操心喂牛羊,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我也很知足。”田东花说。

  “截至目前,基地每天固定用工50人,季节性用工3800余人,每年增加群众收入100万元以上,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马尚贵说,他们与安徽、河北、甘肃等地国内大型中药材市场合作,进一步保障销售渠道。未来,他们计划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种植中药材,通过公司集中回收、集中销售,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苦”药材种出“甜”滋味,为助农增收开出“新药方”。近年来,徐套乡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乡种植的板蓝根、甘草、连翘、蒲公英、菊花等中药材陆续迎来丰收,“小药材”逐渐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打开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我们将积极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继续加大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推动中草药种植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徐套乡党委书记王树华说。 

【作者】:全媒体记者 谭勋泽 梁旭强 见习记者 徐峥 文/图

【编辑】:姚廷银

【责任编辑】: 崔宏伟

【监制】:

【稿件来源】:中卫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