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络评论 > 正文
以“常”“长”之功让基层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2025-09-26 21:01: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点明了作风建设对于党的重要性。中秋、国庆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再次释放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这不仅是节点上的监督警示,更给直面群众、任务繁重的乡镇一线提了醒: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以“常”的韧劲、“长”的机制,在基层筑牢作风防线。 

  重要节点监督不能“一阵风”,要融入日常、时时在线。每逢佳节,往往是“四风”问题的易发期、多发期。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来说,不能等问题冒头才行动,而要把节点监督变成“日常动作”。一方面,可建立节日“四风”专项检查机制,围绕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关键领域开展明察暗访,让“隐形变异”的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发挥监督“前哨”作用,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唯有让监督时时在场、处处发力,才能打消少数人“趁节松一松”的侥幸心理,守住节点上的作风关口。 

  作风建设更要下足“常”“长”功夫,构建常态长效格局。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一旦松劲,就可能出现“反弹回潮”。这就需要在“常”字上做文章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廉政党课、案例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提醒等方式,让纪律规矩意识扎根干部心底;在“长”字上求实效针对基层“四风”新表现、新变种,及时更新监督方法、细化管理制度,扎紧制度“笼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长效治理是必由之路。唯有把“常”的韧劲和“长”的机制结合起来,让监督不缺位、治理不松劲,才能让好作风在基层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力。(马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