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视频时,突然被一个画面“戳中”——戴着党徽的纪检监察干部蹲在枸杞园里,和农户一起翻看农药使用记录。这条宁夏纪委监委的短视频下,网友纷纷留言:“现在买枸杞敢放心泡水了!”“原来纪委不只打‘大老虎’,还管我们的小日子。”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小区业主群的“画风突变”。老旧小区改造消息刚出时,群里满屏都是担忧:“会不会换劣质水管?”“粉刷是不是做表面文章?”没想到很快就有反转:社区公告栏贴出信访举报电话,施工方拿着材料样品挨家解释,最后连楼里最挑剔的王大妈都夸:“这次改造,实在!”
从“舌尖安全”到“家门口工程”,这些变化背后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下沉式”变革。过去总觉得反腐是“抓贪官”的大事,现在发现它早已融入生活的毛细血管:
菜市场里,“阳光采购”让缺斤短两无处藏身;办事窗口,“办不成事”反映专治“踢皮球”;甚至孩子入学报名,也再不用托人“打招呼”……银川街头的“码上监督”二维码,成了老百姓手机里的“新宠”。扫一扫就能直达纪委监委,这种“指尖反腐”让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下。有网友调侃:“现在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找熟人,是找二维码。”
接地气的监督,换来看得见的信任。当干部们开始用“抖音”直播督查过程,当纪委通报里出现“牛肉面馆违规使用添加剂”这类“小事”,老百姓终于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不是“高大上”的政治术语,而是菜篮子的实惠、看病时的顺畅、工资卡的安心。
新时代的反腐故事,正在书写新的叙事方式。它不仅是会议室的铁腕执纪,更是枸杞园里的检测仪、旧改工地的验收单、家长群里那句“今年入学真公平”。这些点点滴滴,拼凑出普通人最在乎的“小确幸”——而这,才是全面从严治党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