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络评论 > 正文
如何应对吐槽,是一门功夫
2024-10-11 09:03: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盘点这个国庆假期,宁夏文旅市场生机勃勃,假日经济热力十足: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动五市文旅部门,推出4个专题134项特色文旅活动,多项惠民举措助推“十一”假日更加“红火”;银川花博园升级推出“山海之夜”沉浸式夜游项目,引得游人如织;鼓楼、玉皇阁等古建筑上演炫美光影秀,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民宿综合体演艺项目《大漠升海市》实景演出,为中卫沙漠旅游再度“加分”……七天下来,全区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08.11万人次,旅游花费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9%和31.68%。

  这份成绩单,有亮点、有新意、有收获,文旅融合出新出彩,消费市场热潮涌动,呈现出一个活力满满的宁夏,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旅市场的大有可为。

  只是,精彩背后也有不同声音出现。近日,一女子在短视频中吐槽贺兰山一景点重复收取“过桥费”一事就引发热议。景区很快给出回复,言明大桥属于个人投资修建,不在景区的主流线路里面,还包含桥对面的3D电影费用,网友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质疑景区再收“过桥费”有“园中园”“票中票”等旅游乱象之嫌,也有人表示全国各地类似现象不胜枚举,自愿选择而已,不必太过较真;还有人说靠增加收费项目来提升景区创收能力过于落伍,健康的旅游消费,应该要景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来带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纵观全局,有一个事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国庆期间遭受吐槽的不止贺兰山景区一家。“张家界景区”被拆分成近20个小景区,每个小景区单独收费一事同样引发争议;各个景区五花八门的收费价格让游客频生“刺痛感”,更被诟病良久。

  景点收费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如此”。然而,并非存在的就合理,这中间是否涉嫌“套娃”收费,又是否存在“票中票”等乱象,个中曲折值得商榷,也需要时间去细究。但面对问题,有一点毋庸置疑,做好自己的事、积极主动应对吐槽“挑刺”,才是当下优选。国庆期间,山西临汾隰县小西天景区在面对部分游客因排队时间过长而高呼“差评”的场面时,果断道歉且迅速增派志愿者提供引导、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免费赠送玉露香梨等做法,堪称应对样本。耐心倾听、积极回应的结果,不仅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更为景区迎来了持续发展之机。

  如今,我们也面对类似问题。文旅本就是一个比拼服务和质量的领域,应对方案再细致,也可能考虑不周;公共服务再强,也可能捉襟见肘。只有在出现问题时,实实在在正视问题,用心用情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游客的理解和支持。往长远看,也只有在服务上下更大功夫,在质量上深耕细作,站在游客的角度给予更多考量,甚至做出适度让步和牺牲,才能补足短板、挖掘增量,在服务品质和口碑的双提升中,让更多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细致品味“诗与远方”中给予真诚评价。(严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