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络评论 > 正文
不做创新路上的“孤勇者”
2023-09-15 09:06: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要想尽快甩掉欠发达的“欠”字,实现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就需要打破常规,通过东西部合作、跨区域携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充分挖掘潜力、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脱颖而出。

  日前,工信部发布2023年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共计409项创新需求。为动员宁夏企业积极参与揭榜,我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向企业转发榜单信息,还为区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准画像”,从400余项创新需求中筛选出20余项,向这些企业抛出“橄榄枝”。

  从广泛“撒网式”的宣传动员,到点对点的精准“投喂”,一举一动、费尽心思,其目的也不难看出,就是力推“小巨人”企业“揭榜挂帅”,帮助他们融入大企业“朋友圈”“生态圈”。

  为什么非得如此?或许,西南交通大学原校长徐飞曾在毕业典礼致辞中的一番话,就是答案:“当今世界,万物互联,‘单打独斗’几无可能,构建新型竞合(竞争+合作)关系,以打破零和博弈、实现互利共赢势在必然。”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部手机的“进化史”足以见证“企业创新不相信单打独斗”。

  1973年,世界第一款手机问世,这款又重又笨的“砖头块”,充电10小时,仅能通话半小时。如今,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体验感早已今非昔比。而这背后,是整个电子、通信、制造等行业持续创新的结果。据相关统计,华为在A股的供应商企业数量超过了500家,其中与智能手机相关的预计超过了100家。显然,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家厂商的产品,更是整个产业链深度配合、融通创新的产物。

  创新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源泉。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绝不是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自我封闭的“真空”活动,每个行业的“众智工厂”都离不开高效的协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创新引领发展,需要抱团协作、集群攻坚,只有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力促各创新要素互补匹配、深度融合,才能使整个创新系统实现质的飞跃。

  眼下,国内大企业广发“英雄帖”,对于我区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勇于接招,并非不自量力,反而展现了一种无畏气魄与敏锐嗅觉。从实力、资源等创新的物质条件上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无法相提并论,但小有小的优势,小有小的专长,比如他们更贴近市场、反应迅速、技术专而精等等,如果二者能够相互碰撞、有机结合,必能取长补短、再添优势,为创新成果的产生创造更多可能。

  向着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宁夏一直在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随着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脚步的加快,宁夏与多个东部兄弟省区、730多个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发达地区科技优势与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有机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但光阴迫,从来急。创新发展的竞争就像赛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竞争尤为激烈。当地很多大型企业,深耕相关领域多年,拥有丰富的创新经验和先进技术。我区要想尽快甩掉欠发达的“欠”字,实现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就需要打破常规,通过东西部合作、跨区域携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充分挖掘潜力、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脱颖而出。

  创新路上,我们不做“孤勇者”,相反需要更多“手挽手”“肩并肩”的齐心合力。唯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乐于交流、善于合作、勇于融通,才能更好地激发创造力、创新力,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不息、强劲有力的无限动能。(孙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