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杂房拆除后,不仅环境整洁了,消防车、救护车也能顺畅通行,我们住着更放心。”看着眼前清理一新的空地,中宁县新堡镇固海小区居民张海生笑着说。这肉眼可见的变化背后,是中宁县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痛点、主动履职担当的扎实行动。
近年来,中宁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煤杂房拆除改造工作,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据了解,固海小区建于1987年,与县内31个老旧小区一样,因历史原因,小区周边陆续搭建起一批小煤房、小杂房。这些简易建筑长期侵占公共空间,多数闲置或破损严重,成为藏污纳垢的卫生死角,更带来消防安全隐患,阻碍应急通道畅通。经全面摸排,全县共有61栋楼、1538户居民受此困扰。面对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中宁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将煤杂房拆除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动问题解决。
如何让民生诉求高效落地?中宁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专题推进会、现场协调会等形式,与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掏心窝子”。“煤房里的旧物怎么搬?”“拆后配套设施能兑现吗?”……在沟通会上,居民的担忧与建议被逐一记录,成为制订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最终,一份兼顾政策要求与居民需求的行动方案凝聚成型。
拆除工作启动前,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跟大家讲政策、登记产权信息。住在振兴社区的县人大代表张萍,把联络站“搬”到拆迁一线,针对居民疑虑,她反复上门沟通;看到独居老人搬东西吃力,她主动联系车辆、帮忙打包;短短半个月,就帮居民解决几十个实际问题,用真心换来了大家的信任,为社区拆改任务扫清了障碍。
针对部分居民的抵触情绪,县人大常委会创新运用“院落板凳会”机制。工作人员搬着小板凳与居民围坐拉家常、讲政策,现场展示改造效果图,耐心分析长远利益。通过坦诚沟通,一整个楼院的居民当场签字同意拆除。同时,县人大常委会与住建、公安等部门及供电、通信等单位协同作战,累计拆除煤杂房660间,腾退出大量公共空间。
拆除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拆建并举、拆管并重”,根据各小区实际和居民意愿,科学规划了停车场、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
如今在固海小区里,停车场、健身角成了新风景,县人大常委会用敲门听民意、板凳解民忧的务实行动,拆去了居民“心头堵”,更暖了百姓心。随着2025年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这样的幸福故事还将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