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四大”重点工作,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卫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进“大发展”主要任务就是抓项目、强产业、促投资、增动能、稳增长。中卫设市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不协调不适应都是现实情况,发展不足是中卫最大的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推动“大发展”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以量的增长促进质的转型。
推动“大发展”,要坚持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优政策、强供给、促提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壮大特色产业、夯实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安全保障。要全方位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好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机制。2025年我市谋划项目353个,总投资199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5.9亿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关键领域,打好工作提前量,精耕细作、谋深谋实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质效,推动计划项目按期开复工,进一步提高民间投资规模和比例,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动“大发展”,中卫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规模扩张的机遇,一边是质量提升的挑战。这座城市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大而全”,而是在适度规模基础上的“大而精”。不可盲目追求体量的膨胀,而要谋求高质量发展。
中卫以“大发展”扩规提质必须建立在精准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中卫拥有得天独厚的沙坡头景区、特色枸杞产业和新兴的云计算基地,这些都是我们独特的发展资本。城市的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规模导向”转向“品质优先”的全新思维。在城市建设上,与其建造一个体量庞大但设计平庸的商业中心,不如精心打造几个富有中卫特色的文化街区;在产业发展上,与其追求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如培育几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冠军企业;在旅游开发上,与其大规模复制人造景点,不如深度挖掘沙坡头的自然与文化内涵。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后带动周边产业升级的案例告诉我们,有时“舍规模”恰恰能“得质量”。中卫需要这种战略定力,在喧嚣的发展热潮中保持清醒。
从国际视野看,那些真正具有持久魅力的城市,往往是规模适中但特色鲜明的。瑞士达沃斯小镇不以规模取胜,却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美国硅谷核心区面积不大,却孕育了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中卫虽地处西北内陆,但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当沙漠与黄河交汇的壮美、枸杞与云计算共生的奇妙、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成为中卫不可复制的城市密码时,必将绽放出超越其规模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