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产业兴 邻里亲 校园暖 中卫民族团结暖心故事多
2025-10-20 10:28: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在中卫,民族团结的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深深植根于街头巷尾的问候、田间地头的协作和社区家园的欢笑声中。中卫,正用“同心”画笔,描绘出一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迈向现代化的生动画卷。

  近日,中宁县宁安镇红苑社区居民丁文霞拎着刚从早市上买来的新鲜菠菜,再一次敲开了邻居黄秀珍的家门。“老姐姐,今天的菠菜新鲜,我给你捎了点。”“快进来歇口气,我烧的小米稀饭刚好。”两人一边收拾食材,一边聊着彼此近况。这样温暖的互助场景,在中卫已是寻常风景。

  中卫市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5个民族,共108.06万各族群众。大家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民族团结”的丝线紧密串联,凝聚成共同发展的合力。近年来,中卫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将“同心”理念融入日常,让团结的力量在发展中彰显,让友谊的种子在生活中开花。

共促发展:新农村里活力足,新农人迈开大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沙坡头区宣和镇喜沟村,吨袋加工车间里已是一片忙碌。数十名工人专注地裁剪、缝制、检验,一袋袋成品吨袋整齐码放,即将运往全国各地。33岁的村民杨小芬动作娴熟,灵巧地调整着针脚。这个曾经围着灶台和农田打转的农村妇女,如今已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熟练的产业工人。

  “以前在家带娃种田,现在在车间既能挣钱,还能顾家看娃。”杨小芬的笑容里满是自信。

  中宁县太阳梁乡南塘村,依托4个万头养殖基地,建立起“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银行+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成功动员全村343户村民发展托管养殖。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枸杞、玉米、葡萄等,收益近120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南塘村党支部书记马国虎介绍道。

  发展的成果最终体现在百姓的幸福生活中。70岁的南塘村村民张作林从海原县关庄乡移民至此,如今优美的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让他倍感温暖。“邻里间有事都会互相帮忙,大家常在广场上一起打牌、聊天,关系非常融洽,过节时还会互送水果、面点。”张作林说。

  近年来,中卫市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入推进“六大提升行动”,每年扎实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等标准稳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互嵌生活:近邻胜远亲,各族群众越走越近

  “来,尝尝我家的手抓肉!”“这是我刚包的饺子,大家一起吃!”今年中秋节,沙坡头区滨河镇平安社区的“百家宴”热闹开席。各族居民端出自家拿手菜,围坐一堂共度佳节。撒子、卤牛肉、八宝饭摆满餐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样的温情画面,源于中卫市在空间融合上的积极探索。近年来,中卫市以社区(村)为基础单元,在生态移民、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积极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并采取“插花混居”方式,顺利完成24.8万名移民群众安置工作,混合分配公租房3.56万套。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文昌镇恒祥社区,中宁县宁安镇古城村,海原县海城街道办东城社区等,都是典型的多民族群众融居的村(社区)。在这里,各族群众住在一起、乐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参加社区活动,从陌生邻居变成了经常串门的亲人。

  “社区依托重要节日组织活动,促进居民交流;同时,我们嵌入多项服务功能,为各族群众提供便利,营造‘一家亲’的氛围。”沙坡头区文昌镇恒祥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媛说。

  此外,中卫市依托基层文化阵地,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社区)创建行动,已培育基层示范点224个,不断延伸创建触角、激活“神经末梢”。

文化浸润:同心课堂播撒团结种子

  近日,记者走进中卫市第九小学,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响起《跃动童年绳飞扬 鼓舞盛世颂团结》的旋律,孩子们用灵动的舞姿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学校创新活动形式,每学期开展“民族韵律操”“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从“石榴花开校园”演讲比赛到“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宣讲,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共学共乐中增进感情。连续三年,学校近500名学生荣获“民族团结小标兵”称号,成为校园里的榜样。

  “这是我画的‘民族团结树’。”中宁县第五小学五年级学生李紫萱展示着她的作品。中宁县第五小学将非遗搬进课堂,把大课间的广播体操换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羊钱鞭”,还设置了剪纸、沙画、烹饪蒿子面、古筝等各类社团,让学生从了解、体验非遗到掌握其技能。

  “学校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我们开设多种社团,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中宁县第五小学校长平玉翠说。

  为深化教育领域民族团结工作,中卫市各学校组织开展“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教育活动800余场次。市委统战部等部门承办的“香港百万青年看祖国”等活动,也吸引了700余名学生参与,有力传播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沙坡头区开发了草方格治沙、沙画体验等10余个特色课程,组织数万名各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实践中共育团结之花。

  如今,行走在中卫大地,黄河岸边各族群众共护母亲河,社区里“百家宴”香气四溢,校园中“石榴籽”歌声嘹亮。中卫市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让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长盛不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着坚实的中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