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届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召开后,中卫市围绕自治区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机制”,结合实际提出42条具体落实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全力保障民营经济优质发展环境。
中国大脑数据中心采用工厂预制随需扩充的模块化建设方式,实现了3个月建成主体的国内最快速度。建设投产之快让公司副总经理鄢晓平感慨:“这些只有在政府改善市场准入和提供坚实政策支持下才会实现。”
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扩大再生产,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之举。中卫市分市、县(区)两级建立了开办企业、政务服务、融资服务等19个专项领域工作组,形成“1+19”工作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先后制定印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47条、“新74条”,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69条等文件,明晰了工作要点、方法和责任,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中卫市坚持政策供给直达,建立中卫市惠企政策库,利用“两微一端”,加大政策宣传精准推送力度。紧盯重点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协调解决重大难点和堵点问题,落实各类奖补政策“免申即享”。
“中卫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设了企业投诉和营商环境服务专号,累计受理各类涉企诉求610件,办结608件,办结率达99.56%,满意度达95.68%。”中卫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负责人竺烨说。
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中卫市全面推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弹性年期+并联审批”工作模式,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推行基坑工程、主体工程分阶段施工许可证办理模式,工程建设项目从拿地到动工压缩至15天,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审批材料减少30.5%。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卫对项目奖补的力度很大,实实在在让企业得到福利。”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学新说。
市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与行政审批科科长蒋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科技型企业518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创新联合体1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资金3.23亿元,发放“宁科贷”资金3.95亿元。同时,优化创业“贷款+培训+补贴+服务”全周期服务体系,培育创业实体4764个,创造新岗位7977个,发放贷款9.02亿元,创业带动就业1.02万人。
“去年,我们完成固定投资6亿元,有大量的留抵退税产生,中卫市政府优先保障了民营企业的留抵退税,我们企业5月份的留抵退税金额2000多万元。”宁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鄢晓平高兴地说。
近年来,中卫市聚焦民营企业涉税费诉求,持续优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为民营企业“量身打造”税费优惠政策清单,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不断完善“杞云e税·为您办”税务服务品牌经验做法,税费服务更加精细,持续推动税费红利精准入袋。同时,建立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税银互动”系列金融产品为载体,将纳税人信用等级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增信减负”。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蒋颖说,中卫市将积极围绕服务经营主体核心需求,把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作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点,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全力打造一流的优营商环境,切实用营商“含金量”赢得中卫发展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