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3头牛增长到现在的60多头,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到10多万元……不到10年时间,海原县树台乡红井村村民杨进福家的牛棚里和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杨进福不满足现状,有着更大胆更长远的目标:“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围有养殖意愿的人一起养牛,共同致富。”
近年来,海原县持续在肉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循序渐进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为有效破解肉牛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海原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统筹谋划,实施“出户入场(园)”养殖模式,实现家庭养殖方式向规模化养殖转型。关桥乡脱场村的园子湾肉牛养殖园区于去年7月底扩容改造完成,这座占地约60亩的养殖园区,解放了42户群众的劳动能力,也承载他们致富的希望。而像脱场村一样,高崖乡新民村、李旺镇新源村和杨堡村、三河镇鹭海村和富陵村、七营镇南堡村和马堡村共8个出户入园养殖园区也于去年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托管代养、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散养大户进入园区,形成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据统计,全县目前建成肉牛养殖示范村56个,50头以上养殖户存栏牛达6.5万头,养殖示范户300户,培育规模养牛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牛场26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1个,星级牧场9个。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海原县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在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高端肉牛产业在海原经过多年培育,如今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农民也有收益、有意愿、有盼头。去年至今,完成三、四代西门塔尔基础母牛补栏3205户14396头,新增养殖户1233户6077头,高端肉牛养殖的量更大了、面更广了,群众的积极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