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 正文
农兴牧盛民安乐——中卫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11-18 15:31: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五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0元,年均增长9.3%。全市完成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27亿元,年均增长4.5%;实现农业增加值65亿元,年均增长3.5%……

  五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功能农业发展浓墨重彩,走上了一条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在新时代现代农业的浪潮中,对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打响功能农业品牌,打开富硒产品市场,真正实现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沙坡头区兴仁镇西里村中卫市富硒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一颗颗红枸杞挂在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最后一茬枸杞,一派繁忙景象。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的枸杞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严格管理,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初加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收入。”村民黄彦明说。

  黄彦明所说的“公司”就是宁夏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受“苏州科技支宁”政策的感召,苏州硒谷科技在宁夏开展了富硒功能农业技术合作。2018年6月,成立宁夏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中卫市打造“中国塞上硒谷”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全市耕地土壤硒资源普查、富硒农特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制订等工作,不断探索中卫功能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市把功能农业产业作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龙头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出台了《中卫市富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完成了土壤硒含量普查,建设了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推出了富硒枸杞和富硒苹果,制订了中宁枸杞地方标准,富硒枸杞、富硒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团体标准,实行枸杞、苹果、水稻、蔬菜、马铃薯、小杂粮等品类专供专营产销模式,全市农业全面进入2.0时代。

  功能农业赋能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瞄准了我市农业发展的弱项、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市立足优质粮食、枸杞、果蔬、草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乡村振兴、“一带两廊”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户增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46.7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31亿元,实现利润6.56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8%。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到160多家,年接待游客85.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到1.42亿元。

  得益于产业化发展,过去5年,全市各地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到“十三五”末,全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170万亩,贫困地区种植粮食作物52.07万亩,养殖肉牛5.23万头、肉羊56.89万只,累计赊销基础母牛32962头。累计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32个、扶贫龙头企业38家、扶贫专业合作社261家、致富带头人2056人,脱贫销号村特色产业技术服务实现全覆盖。

  凝聚合力无缝衔接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中宁县太阳梁乡奶牛养殖基地看到,一排排崭新的牛舍干净整洁,健壮的奶牛在厚厚的、松软的“卧床”上小憩,显得悠然自得。昔日的不毛之地经过治理改造,变身“奶牛乐园”。

  太阳梁乡奶牛养殖基地只是我市全面加快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奶产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中,铆足“牛劲”、做足“牛功”、算好“牛账”,围绕打造全国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全区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黄金奶之乡”的既定目标,建成标准化规模奶牛场38个,打造天宁、沐沙、新希望、润厚源等一批标杆牧场,存栏奶牛9.2万头,年产鲜奶30万吨以上,奶牛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投资置业热情,百亿级牛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不仅如此,我市将目光瞄准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着力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高端牛肉生产基地、肉牛活体供港基地和“宁夏中卫高端肉牛之乡”。预计到2025年 ,全市肉牛饲养量可达到60万头,其中,存栏30万头,出栏30万头,全产业链可实现产值150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发展功能农业种植基地100万亩,奶(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累计发展种养大户11708家、家庭农场989家、农民合作社130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110个,规模(2000万元产值)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培育出国家及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6家,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让功能农业领跑农业的未来,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2020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申报了功能农业(富硒)产业引智与人才培育项目,以宁夏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柔性引进尹雪斌博士团队及其他国内功能农业知名专家,为我市富硒产业把脉定向、提档升级、延链补链、指导服务、做优做强。 

  中卫市硒产业协会会长陈冬告诉记者,宁夏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陆续建设了45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的标准化示范化基地,打造20余个富硒标准化示范园区,初步摸索出以供应链金融为主体,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品的标准化问题,为中卫市功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如今,行走在中卫田间地头,绿意满眼、芬芳扑面;一排排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奶牛膘肥体壮,一个个现代化养殖基地尽收眼底;万亩良田一望无垠……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蓬勃生机。 (全媒体记者 姜江 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