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大规划 大基地 大融合 大发展 > 正文
中卫彩达村蒲公英产品出口日韩英等国
2025-10-20 09:54: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金秋十月,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彩达村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树下,绿油油的蒲公英长势喜人。村民喜生峰和家人忙着采收蒲公英。彩达村党支部书记冯玉带得意地说:“没想到吧,过去村民不待见的蒲公英不仅能卖钱,而且还卖到了国外。我们村今年种了2700亩,按照当前的行情,估计村集体能增收3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00万元。”

近日,彩达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收蒲公英。

  彩达村种植蒲公英,源于永康镇2024年一场“变废为宝”的探索。作为沙坡头旱苹果核心产区,永康镇的经果林已形成规模,但长期以来,疯长的蒲公英等杂草一直“祸害”果树。镇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了解到蒲公英兼具食药用价值,且适合在林下生长,于是决定在彩达村试点种植。彩达村建起了富硒蒲茶加工厂,当年就成功卖出3.5万个蒲茶包,还与新华百货等商超合作销售了3000斤新鲜蒲公英,总营收5.2万元。

  “去年我家在10亩果园里套种蒲公英,增收2000多元。今年已收了5茬,挣了近8000元。”喜生峰一边整理刚采摘的蒲公英,一边笑着说:“过去是害,现在大面积套种,不仅能让土地挣双份钱,还能引来蜜蜂给苹果授粉,就连水费都比往年省了不少。”

  在彩达村蒲茶加工厂,摇身变为产业工人的村民将蒲公英加工成各类产品。“蒲公英加工成蒲茶后不仅销往周边,还通过经销商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出口日本等国;新鲜的蒲公英叶直接供应商超,作为特色野菜很受欢迎。”冯玉带指着流水线上不断产出的蒲公英产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1次能连采3年,1年能收4到6茬,1亩地1年就能增收5000元左右。”

  “中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加之土壤富含硒元素,共同造就了这里蒲公英的优异品质。其药用成分含量高,比其他地方更具优势,产品深受日本、韩国、英国等市场的青睐,供不应求,”前来采购蒲公英茶的安徽收购商吴进步赞不绝口,“目前我们采取的是‘以产定收’模式。中卫产多少,我们就收购多少。”

  永康镇副镇长范瑞娟说,借着彩达村试种成功的东风,永康镇扩大林下蒲公英种植规模,今年丰台村种了500亩、城农村种了600亩。目前,全镇林下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昔日的杂草,如今成了农户增收的“致富宝”。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卫市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林下经济总面积达14.7万余亩,已成功培育出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1.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