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又忙上啦!你这饼子的味道,我吃一次就忘不了!”
“姐,您又捧场来啦!只要您爱吃,我就天天做!”3月11日,市区众一山水城小区门口,“励志小哥饼摊” 摊位前人来人往,食物香气与谈笑声交织。27岁的刘济铭站在摊前,双手麻利地装袋,微笑着递向顾客。谁能想到,这个浑身干劲的年轻人,曾在命运泥沼中独自挣扎许久,才迎来如今这烟火蒸腾的生活。
刘济铭是家中独子,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可命运在他两岁时陡然转弯,刚学会走路的他被诊断为脑瘫。这一消息如重锤,敲碎家庭的宁静,也给刘济铭的人生套上枷锁。此后,父母带着他踏上漫长艰辛的求医路。手术、康复训练成了刘济铭童年的全部,每一次尝试站立,每一回摔倒又爬起,都满含他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与不屈。
刘济铭售卖饼子
“他最怕练走路,可每次都咬着牙坚持,小小的身影太让人心疼。”母亲王锦霞回忆时,眼眶泛红。为给孩子治病,父母起早贪黑,摆地摊、开小店,省吃俭用,却从未放弃希望。
艰难岁月里,爱心组织和志愿者如黑暗中的繁星,给刘济铭一家带来曙光。在他们帮助下,刘济铭状况好转,不仅能生活自理,心中还种下感恩与善良的种子。“那些年,没他们帮忙真不知咋办。孩子懂事,晚上常给我打洗脚水,让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王锦霞感激地说。
身体逐渐康复,刘济铭心中梦想开始发芽。2023年,他努力学习推拿技术,想掌握生存技能,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但他没被挫折打倒,2024年跟着母亲学做面食。凭借努力钻研,他们做的辣椒酱深受顾客喜爱,甚至卖到南方,让他收获满满成就感。在家人和社区志愿者支持下,“励志小哥私房馄饨店”顺利开张。从最初包馄饨手忙脚乱,到如今能熟练应对,刘济铭付出无数汗水。
生活稳定后,刘济铭没忘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更牵挂身处困境的他人。前不久,他发起“五百份馄饨的温情”公益活动,亲手制作馄饨,由志愿者送给沙坡头区各社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去年,听闻3名初中同学外出游玩意外受伤,他心急如焚。尽管饼摊收入微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他仍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把辛苦攒下的1万多元现金送到同学手中,坚定地说:“咱们是老同学,有困难一起扛,这钱你们先用。”
从受助者到施助者,刘济铭用经历诠释爱与坚持的力量。志愿者的关爱改变他的生活,更在他心中种下善良奉献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茁壮成长,让他能用自己的力量温暖、帮助更多人。
在中卫,像刘济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目前,全市实名志愿者达25.05万名,志愿服务组织1244个,服务时长累计1229万小时。政府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越来越多人受感染加入公益行列。刘济铭的故事,正是这座城市温暖力量的生动写照,见证爱与奉献在中卫大地的传承延续,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生活挑战,传递爱心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