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建文明城市专栏 > 正文
以文兴城 以文润城——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卫这样干系列报道之五
2022-08-03 16:37: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盛夏时节,放眼中卫,绿意盎然的广场,整洁干净的楼院,自得其乐的晨练人群……和谐靓丽的人文环境使中卫文明之城的新形象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生动。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文明城市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我市把不断优化人文环境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基础,通过提高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着力打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真正实现以文兴城、以文润城,推动城市魅力倍增,实现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沙漠与书房、黄河与墨香、星空与阅读……位于大漠星河度假区的宁夏首家沙漠图书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打卡”。目前沙漠图书馆设计藏书容量约4万册,首批上架各类图书近1万册,提供24小时“悦读”体验服务。

  不仅如此,闲暇时走出家门,还可以到首个24小时城市阅读书房,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至深夜。“以前借书还书都得等周末有空时去图书馆,现在有了24小时开放的智慧图书馆,散步路上、上下班途中,随时都可以借书还书。借书流程也简单,整个过程用手机‘扫一扫’就行,几秒钟就能搞定。”谈起24小时城市阅读书房,市民陈峰直言非常方便。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新建一批、改建一批、共享一批、延伸一批的理念,在公园广场、景区社区、学校机关等地,累计建成图书馆及分馆、城市阅读书房、24小时微书房、共享阅读空间48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同时,我市持续擦亮“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书香中卫”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搭建百姓才艺展示平台,整合社区及社会机构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歌舞、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我市还坚持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着力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将文化“送”到百姓的家门口,把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种”到市民的心中。目前,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从浩瀚静谧的腾格里到南北长滩古村落;从历史遗留的古长城到革命烈士陵园的红色之光;从大麦地岩画到博物馆文物展品……文明如火,繁华璀璨,山川河流间,中卫的历史荣光尽收眼底。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传承、强化文物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先后组织创编摄制了《羊皮筏非遗文化》《大麦地岩画》等电视纪录片,编辑出版了《中卫历史文物》《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搬迁》等一批文化丛书,切实将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市博物馆馆长孙学锋感慨万千。为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我市依托项目建设,推动长城、长征、黄河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实施中卫鼓楼保护修缮、柔远镇莫楼村文化提升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地名文化馆、村史馆、乡村记忆馆社会教育功能,以馆内展陈为依托,开展研学教育活动。  

 

 

  田间地头,科协工作人员被咨询问题的种植户、养殖户团团围住;校园、小区,专家学者们深入一线向群众面对面普及科技知识……近年来,我市随处可见科普工作者的身影。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群众科学素质,助力新时代文明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把科学普及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围绕中卫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科普基地,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全市现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自治区级科普基地6家,市级科普基地12家。  

 

 

  “建设科普宣教展示区,打造各类科普阵地,仅是我市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一部分。”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建杰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开展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断发掘科普工作潜力,增强科普工作合力,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城市因文明更美好,社会因文明更和谐,发展因文明更有质量。无论是滋养心灵还是科普教育,中卫在不断优化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接续奋斗,在持续前进中再创新高。以市民文明促进城市文明的新态势,正赋予中卫这座沙漠水城更丰富多彩的内涵。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卫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必将书写更精彩的发展篇章。(全媒体记者 王珊 文/图

【作者】:邱丽琼

【编辑】:

【责任编辑】: 张长春

【监制】:

【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