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水城中卫,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格外引人注目:生态优美和谐宜居;交通秩序安全有序;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如今,中卫大地处处文明清风扑面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让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2022年是中卫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克难年”,中卫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努力让这件符合市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落地见效。
明确目标 把稳“方向盘”
去年,中卫市(沙坡头区)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宁县启动巩固“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基础工作,海原县全面开展“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这些成果都为中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基础。
今年,中卫市对标新版《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市区共建、城乡联动、各方共创,为建设先行市和美丽新中卫积蓄新动能、打造绿色生态。
今年,中卫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精益求精,努力使中卫这座西部小城成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
健全机制 踩准“节气门”
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找准定位,抓好关键着力点。中卫市制订印发了《中卫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中卫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等,组织各部门进一步排查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存在问题,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实施效率。
同时,细化《中卫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清单》,各责任部门对标测评体系和要求,进社区、听民意,让社会服务零距离,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公益服务、文明劝导、监督指导和创建宣传等活动,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共同承担创建责任。
中卫市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注重“微改造、精提升”,在32类实地考察点位中,每类各打造1-2个示范点位,形成可学可用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榜样引领 提振“精气神”
精神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灯塔,能照亮城市的前行道路。
近年来,中卫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我身边的榜样”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展播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推荐宣传“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等各类先进典型1250余人;评选20名“新时代好少年”、100名“文明礼仪之星”。 他们中,有孝老爱亲的榜样、诚实守信的典型、敬业奉献的表率、见义勇为的英雄、助人为乐的楷模。
今年,中卫市将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列入常态化工作清单中,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打造“崇德沙坡头”“最美杞乡人”等县(区)品牌,持续擦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文明有礼中卫人”精神底色。郑凯荣、冯玉琴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批先进典型荣登“中国好人榜”,以道德榜样释放社会文明正能量。
惠及民生 练就“硬本事”
沙坡头区广厦新村小区居民吴秀霞总是唏嘘着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变,几张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记录了小区的巨大变化。“原来杂乱的小区,如今绿化美化功能齐全;原来脏乱的楼道墙壁,如今全部刷白翻新……”吴秀霞说,小区的全新面貌和功能配套让居民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截至去年年底,中卫已累计实施改造50余个老旧小区、涉及461栋楼。
群众愁盼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对群众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也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贸市场不再脏乱差,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谈到文明城市创建,吴秀霞情不自禁发出感慨。
目前,中卫市将120个社区大网格细化为654个小网格,设立社区网格党支部102个,将1.4万余人纳入“两员三长”服务队伍。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5所,养老服务总床位5599张;配置分类垃圾箱400个,安装充电桩300余个,配置充电桩端口8600余个,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步履不停,攀登不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增进全市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是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硬仗。随着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卫正在用老百姓的好口碑深刻阐释着城市的文明进步。(全媒体记者 钱雅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