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我最近又瞄上了一个新样式,我得琢磨一下。”
“还有纸吗?等哪天去镇上再给你买点。”
近日,记者来到沙坡头区宣和镇汪园村徐淑敏家,她刚干完家务活,正拿起剪刀琢磨新的剪纸花样。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淑敏对剪纸的喜爱,几十年如一日,并没有因生活的困难而放弃。
走进徐淑敏的农家小院,墙上、门上、窗户上到处贴着喜庆、漂亮的剪纸。 徐淑敏告诉记者,小学时去外婆家看见窗户上贴的窗花,非常喜欢,她还曾偷偷省下买作业本的钱用来买纸,学着剪窗花。
徐淑敏的儿子在外上学,本人和丈夫都有病在身,家境困难,但是她从来没有过放弃剪纸的念头,丈夫也支持她的爱好。徐淑敏笑着说,丈夫虽不善言辞,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她剪纸的支持。
“老伴有自己的爱好,我不能给予更多金钱上的支持,但也不能去阻碍、剥夺她的爱好。”徐淑敏的丈夫胡占琼说。
徐淑敏剪纸技术完全是自学成才。平日里,她总是留心从手机、海报、报刊、孩子的美术书上搜集和收藏剪纸,空闲时照样子画下来动手剪。慢慢技术就娴熟了,一张张彩纸在她的双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
日子穷苦,夫妻患病,家里没什么经济收入,即便如此,徐淑敏依然阳光乐观的面对生活。今年,夫妻争取到十万元的扶贫贷款,买了100多只羊。徐淑敏说:“这些羊就是我们家的希望,没事时就在羊圈里看看羊。真是感谢党和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帮助我们脱贫。”
多年以来,剪纸已经融入了徐淑敏的生活,成为她精神上的寄托。对于剪纸,她心里早有盘算,徐淑敏说:“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村里办个剪纸培训班,让村里更多人了解剪纸,学习剪纸,让剪纸技术传承下去。更希望通过众人的努力,把剪纸变成一项产业,以此开辟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