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是一次跨越发展的历程。
“十四五”以来,中卫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围绕农业现代化、工业绿色化、服务业多元化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中卫沙坡头旅游景区沙漠传奇游玩项目,引众多游客玩乐。
全市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62.86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600.25亿元,连续跨越2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速达5.7%。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市经济稳健增长,既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其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与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农业嬗变:从黄土情深到绿富同兴
中卫的农业,正从传统耕作迈向现代化、品牌化新阶段,绿色与效益在此交织,成为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金秋时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乐村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李银一家正忙着采摘。“今年的苹果长得好,又大又甜!”他笑着说。这里出产的沙坡头旱苹果皮薄汁多、酸甜适口,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卫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日,沙坡头区永康镇村民采摘苹果。
与此同时,中卫建成全国首个硒砂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推动产业从“提篮小卖”走向标准化、品牌化。2024年,全市硒砂瓜种植面积达42.7万亩,总产量110万吨,产值18.37亿元,品牌价值攀升至35.98亿元。中宁枸杞、海原肉牛、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形成“六特+”产业格局,并通过“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体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绿色技术的推广,成为中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绿色标准园建设等措施,让农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全产业链扶持让我们的蔬菜卖到了新加坡!”沙坡头区镇罗镇凯歌村的叶新强指着装满冷凉蔬菜的货车自豪地说。通过“公司+市场+基地+农户”模式,中卫培育了118家新型经营主体,建成81个200亩以上生产基地,带动20万亩冷凉蔬菜从“种得好”迈向“卖得俏”。
品牌建设成果丰硕。“瑞味源”“俏三姐”“韩闸韭菜”等40多个企业品牌崭露头角,15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个获地理标志认证,7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卫菜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渔农署认定的信誉免检产品,西蓝花、菜心等蔬菜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实现了“绿叶子”变“金票子”的跨越。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中卫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5.17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一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5.8%,均位列全区五市第三;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5元,同比增长6.4%,位列全区五市第二。
工业蝶变:从大漠孤烟到“风光无限”
中卫的工业,正以绿色为底色,以新能源为核心,书写着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转型篇章。
近日,国网中卫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光伏基地进行设备巡视。
在传统产业领域,水泥、冶炼、化工等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分别达到60.8%和15.3%,展现出中卫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台台风机巍然屹立,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24年8月,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合闸送电,标志着我国首条以“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正式投运。这项被称为“宁电入湘”的工程,构建起西电东送的“电力高速公路”,也成为中卫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中卫依托丰富的风、光、热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1255万千瓦,2024年发电量达28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56%。在系统布局下,三大绿电园区——大数据算力、铝锰、硅基园区加快建设,总规模1090万千瓦。算力园区一期大唐5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铝基园区85万千瓦光伏项目即将投运。新型储能同步跟进,建成9座储能电站,规模达166.5万千瓦/397万千瓦时,为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
产业链协同效应日益显著。中卫集聚了协鑫、贝盛绿能、中车、明阳等12家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以光伏、风电制造为核心,储能与绿电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24年,该领域实现工业产值32.2亿元。
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2024年上半年,新材料产值达215亿元,同比增长9.6%。利安隆紫外线吸收剂、铭岛铝业铝板带箔、奥斯单氰胺水溶液等项目推进顺利,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3%。蛋氨酸新工艺、万宁锰基锂电、全钒液流电池等重大项目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服务转变:从稳步前行到多元拓展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也是“烟火气”的最佳注脚。“十四五”时期,中卫市产业结构发生标志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从2020年的15.5:39.7:44.7调整为2024年的14.5:31.5:54。服务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222.5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23.85亿元,年均增长7%。
近日,四川游客徐东旭在中卫有礼城市品牌店挑选文创产品。
数据的背后,是一场静默却深刻的产业跃迁。
“太震撼了!在城市里几乎看不见星星,没想到在这里用手机就能拍出星空大片。”在中卫沙漠星星酒店,浙江游客高思仰望着璀璨星河,发出这样的感叹。沙漠图书馆、大漠星河旅游度假区等特色IP的强势“出圈”,吸引着全国游客纷至沓来。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沙坡头区累计接待游客12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95亿元,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同比提升0.6晚。
政策赋能进一步释放了服务业潜力。沙坡头区以21条靶向政策为支撑,构建起“政策赋能+场景创新+生态优化”的服务业培育体系。通过“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双轮驱动,成功引进希尔顿花园等6家国际酒店品牌及“马有鱼”等10家品牌首店。依托旅游商品大赛成长起来的辛舍文创、宁夏天脉等本土企业,以及“中卫有礼”城市IP旗舰店和12家特色买手店,正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品牌矩阵。
“我们将持续深化‘青春漠漠搭’品牌,深度挖掘沙漠、星空、康养等特色资源,不断吸引年轻客群,进一步提升中卫文旅的品牌影响力。”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副局长马姗丹说。
……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传统商贸稳步提升,现代物流、特色旅游、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就业扩大与消费升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纵观“十四五”,中卫以产业振兴为引擎,推动农业走向“品牌集约”,工业迈向“绿色智造”,服务业实现多元拓展,三大产业协同共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卫正以绿色为笔、创新为墨,绘就一幅“电送远方、沙生绿意、产链协同、百姓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