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四大”思路谋全局 扬帆奋进向未来——中卫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述
2025-10-15 09:59: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10月的中卫,秋意盎然,天地间尽显生机与活力。腾格里沙漠边缘,光伏板连片铺展,吸收着阳光;风电场内,发电塔叶片迎风旋转,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数据中心里,算力引擎高速运转,点亮数字经济新图景;沙漠腹地,观星营地吸引八方游客,解锁大漠星河的浪漫……从绿色能源到数字产业,从大漠旅游到农业丰产,多元化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轮廓,更折射出中卫以“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融合共进、协同致远的强劲动能。

中卫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大规划”为引领,绘制发展蓝图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中卫市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精心谋划现代化美丽新中卫的建设路径。

  ——全市生产总值总量从2020年的462.86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600.25亿元,连续闯过2个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7%;

  ——2021年至2024年,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约为10.2%,高于“十四五”规划年均增长7.41%的目标,预计“十四五”末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2021年至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0.51%提高至52.82%,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可实现54%的目标。

  ……

  目前已完成《中卫市“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建议、纲要和35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大基地”为支撑,积蓄发展动能

  走进位于中宁县的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项目基地,超2000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延伸,折射出粼粼蓝光。这条总长1616公里、输送功率达800万千瓦的“电力高速公路”,正以每日1亿千瓦时的稳定运力,将中卫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送往湖南。很难想象,这片曾被黄沙覆盖的沙戈荒地,如今已蜕变为赋能全国的“能源宝库”。

中卫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55万千瓦,规模稳居全区第二。

  “宁电入湘”工程,仅是中卫市系统谋划、重点推进的16个六大产业集群“大基地”之一。

  近年来,中卫市牢牢把握国家推进战略腹地建设与关键产业备份布局的重大机遇,锚定“国家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目标持续发力。一方面,协同推进风能、太阳能、水能、火电等多元发电资源开发利用,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联动的新型供电系统。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55万千瓦,规模稳居全区第二。另一方面,加快天然气调峰、储备、应急及加工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与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让能源产业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卫香山风电场运行良好。

  中卫的勇气,从不只停留在向风光索取能源的探索。

  在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服务器昼夜不息地高速运转,海量数据突破每秒2100万亿次浮点运算,奏响数字时代的澎湃节拍。立足发展大势,中卫市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如今,9个数据中心产业园拔地而起,全国首批“万卡级”智算基地亦顺利建成投运,中卫算力规模突破10.6万P,智算规模跻身全国十大集群前三,城市算力分指数更跃居全国第五。从布局到落地,从追赶到领跑,中卫正以坚实的步伐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之都”,一座辐射全国的重要算力保障基地,正强势崛起。

  此外,中卫市致力于打造中西部重要新材料产业集聚地、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优质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4年,中卫市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旅游花费11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以“大融合”为载体,构建协同格局

  漫步在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宽敞整洁的水泥大道伸向远方,道路两侧的民宿青砖黛瓦、错落有致。村民们化身热情周到的“民宿管家”,忙着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搬运行李、介绍景致,庭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乡村振兴的路上,离不开各族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鸣沙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感慨道,“我们是移民村,以前村里年轻人大多靠外出务工谋生,收入不稳定,刚搬迁那会儿,村民年均收入1600多元。如今,依托特色民宿等产业发展,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3700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鸣沙村,不仅是“十二五”期间建成的生态移民新村,更是中卫市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中卫市以“两化一振兴”战略为抓手,探索构建起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在乡村与城镇协同发展上,中卫市深入践行“千万工程” 经验,一方面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群众增收底线;另一方面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优势互补。产业融合领域,坚持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完善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机制,推动商文旅深度融合。园区发展层面,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跨园区项目招引流转、利益补偿机制。此外,中卫市还通过推进干部交流融合,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和培养选拔成长路径,为各项事业发展锻造了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大发展”为重点,推动量质齐升

  走进中卫市沙坡头区力印(宁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智能化机械臂高速运转。输送带上,原石经破碎、研磨、压制、抛光等工序,正一步步蜕变为纹理精致、质感细腻的石英石板材。

  作为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英石板材专业生产基地,该厂区于今年7月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石英石板材785万平方米、无机石板材425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8亿元。这一项目不仅成功填补中卫市高端装饰板材生产领域的市场空白,更是中卫市以“大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量质齐升的具体实践。

  中卫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扎实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机制,同步建立政策供需对接协同机制。今年1月至8月,全市353个项目开复工率达 96.6%,完成投资237亿元,同比增长28.6%;1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积极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荒漠化治理“中卫路径”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有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锚定“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中卫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征程上步履铿锵,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中卫篇章。面向未来,这座兼具生态底色与发展活力的城市,将继续以奋进之姿勇毅前行,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富温度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在新时代书写更多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