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以青春之力 赴“卫”来可期——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卫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2025-08-14 09:19: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这是我第3次参加返家乡大学生实践活动,每次都能感受到家乡新的变化,这吸引着我计划毕业后回来投身家乡建设。”现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的宋锦表示。

8月6日,中卫市组织开展中卫籍返家乡大学生观摩座谈活动,学生代表在沙坡头旅游景区合影。

  8月6日,中卫市组织开展中卫籍返家乡大学生观摩座谈活动,近200名大学生代表参加。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在中卫生活、实践的所见所思所悟,表达了未来投身家乡建设的热切期盼。

  近年来,团市委在寒假、暑假定期举办“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中卫籍大学生走进政务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需要,助力家乡发展。

  “求学即将结束,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我很喜欢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感知家乡发展。”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的拓婵娟已经是第2次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我第一次接触法庭、法官,第一次旁听民事审判庭审……诉讼、立案、审判的周密程序,让我看到每一位法律工作者以匠人之心维护法律权威、保证司法公平。”

  在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村部会议室,来自宁夏大学的徐晓萌带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她参加的是“七彩假期·团团爱心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负责组织村上的孩子们一起开展趣味游戏、兴趣活动及作业辅导。“每一次看到孩子们因我的帮助露出笑脸,都让我倍感自豪。”她告诉记者,这些情感体验激励她继续努力,为家乡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赵文宇,为小朋友们详细介绍无人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开展科普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表达、组织和应变能力,让我深切体会到服务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触摸社会脉搏、感知民生冷暖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中卫市已有53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满怀热忱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各个领域。有的走进“团团爱心课堂”,陪伴孩子们共同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有的进入政务部门,认真整理文件,录入数据;有的深入乡村,为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有的走进企业,发挥所学特长,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返家乡活动中,团市委每年定期开展中卫市“青春有约 ‘卫’来可期”返家乡大学生观摩交流座谈活动,组织大学生们实地了解我市农特产业、数据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全市人才及就业创业政策、人才引进等情况进行宣介。“家乡的建设日新月异,毕业后,我愿意带着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回到中卫,倾尽所学、所知、所能,为中卫的繁荣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中卫籍学生施海东表示。

  自2019年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全市已有5100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此项实践活动。中卫市始终坚持“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利用家乡资源创造条件、做好保障,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在家乡的土地上,学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归属感,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进步。我们期待,这些充满朝气与智慧的大学生们,未来能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回归故里,成为推动中卫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