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维护瓜声誉 带火瓜产业 中宁硒砂瓜地里有一群“瓜书记”
2025-07-16 17:22: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7月15日,中宁县徐套乡的万亩硒砂瓜丰收在即,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穿梭田间,时而弯腰察看瓜苗长势,时而与瓜农交谈。他就是徐套乡白套村党支部书记金孝存。这几年,金孝存带领白套村走上了硒砂瓜产业增收致富路,还在销售旺季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瓜书记”。

  去年硒砂瓜销售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硒砂瓜价格波动较大,客商与瓜农之间的矛盾纠纷频发。“必须守住硒砂瓜的招牌,不能让乡亲们的辛苦白费。”金孝存主动站了出来。他注册“瓜书记”账号澄清价格争议,以田埂为“办公室”,在客商与瓜农中架起了一座“信任桥”。作为第三方,金孝存逐户倾听瓜农诉求,耐心讲解合同的严肃性,并积极与客商沟通,让他们理解瓜农侍弄瓜田的艰辛。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召集优质的代办为客商提供服务,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今年,徐套乡按照“早中晚熟科学搭配、产销精准对接”思路,标准化种植硒砂瓜14.1万亩,通过错峰销售保障市场供应,预计硒砂瓜综合产值在6亿元左右。

  最近,徐套乡的硒砂瓜开园上市,金孝存的电话成了“热线”,最多时一天要接听30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咨询电话,询问硒砂瓜的价格、品质、供货量等。他的视频账号和朋友圈,每天更新着硒砂瓜的实时行情和品质状况,成了客商们的“晴雨表”。

  如今,金孝存的实践经验已扩展到整个乡域。徐套乡创新打造“瓜书记”助农党建项目,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传统思维,构建“支部联动、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片区化发展新格局。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拉起一支“瓜书记”助农服务团队,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后备力量、志愿者聚到一起,既守护硒砂瓜产业的和谐秩序,也守护瓜农与客商的合法权益,为产业稳定发展筑牢了“防护盾”。

  金孝存并非个例,徐套乡每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是扎根瓜田的“瓜书记”。从下苗到销售,他们脚沾泥土奔走田间,把辖区农户的硒砂瓜产量、销路摸得门儿清。

  “瓜农埋头种四个月瓜,帮他们卖得快、卖得好,才能安他们的心。‘瓜书记’这称呼,不只是个名头,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叫了这名号,就得把瓜的事办得敞亮!”徐套乡新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田兴亮对农户的瓜事分外上心。也正是这份责任,让今年的硒砂瓜一路走俏。

  “瓜书记”的责任不止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更随着产业发展延伸到了市场开拓的前沿。徐套乡积极打造“瓜书记”直播矩阵与“瓜书记助农”直播间,联动县乡网络主播组建专业直播团队,每逢硒砂瓜上市旺季,这支队伍便扎根瓜田开展集中带货,让硒砂瓜的香甜顺着网线飘向全国,持续拓宽市场销路。

  眼下正值硒砂瓜销售的火热期,“瓜书记”直播团队的勉凯强在硒砂瓜分拣中心搭起了直播间,镜头里,他举着刚摘下的硒砂瓜向全国观众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们中宁的硒砂瓜,长在富硒的土地上,光照足、甜度高、营养好,赶紧下单尝鲜!” 底气十足的吆喝声里,藏着对家乡特产的满满自信,也让网友们跟着镜头“云”赏瓜田、在线“吃瓜”,沉浸式感受硒砂瓜的独特魅力。

  直播过程中,“瓜书记”们不仅亲自下场推介,更凭借专业知识实时解答种植技术难题,让消费者在了解硒砂瓜品质的同时,也读懂背后的培育心血。这一创新实践,既为特色农产品插上了数字化翅膀,更让“直播助农”从阶段性行动变成可持续的致富动能。

  截至目前,中宁县硒砂瓜产区喊叫水乡、徐套乡共有16名“瓜书记”,统筹硒砂瓜种植、管理、销售全流程,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如今,“瓜书记”们的身影已成为硒砂瓜田里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万亩瓜田,用方言土话传递着产业政策,在田间地头架起了一座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