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从 “人眼挑瓜” 到 “智能分拣” 中卫硒砂瓜的“科技范儿”藏不住了
2025-07-15 18:01: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7月11日清晨,60岁的赵进宝蹲在分拣车间外的田埂上,指尖摩挲着刚摘下的硒砂瓜。过去的很多年,他曾在烈日下分拣过无数的硒砂瓜。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卫硒砂瓜分拣已从“人眼挑瓜”迈向了“智能分拣”。

  “以前哪有这排场!”赵进宝望着车间里的传送带,不禁感叹。“你看那秤。”赵进宝指着车间角落的电子秤,“以前用的是杆秤,秤砣磨得发亮。还有瓜商说我们的秤不准,吵到后半夜,最后拿三个瓜去镇上公平秤复称,来回跑了十几里地。”

  “看看现在,瓜农们再也不用顶着日头在田里称瓜了。”赵进宝指着一旁的分拣流水线,机械臂正轻巧地划拨西瓜。他说,这些符合标准的瓜按重量分成三档,一条线全部放满能称40个瓜,工人们将分拣好的瓜装袋装箱,效率提高了几倍。每个瓜都有“身份证”,扫一下就能看到生长周期和施肥记录等。

  赵进宝说,以前,瓜农都是靠经验判断糖分高低,现在有了精准的数据,糖分高的精品瓜,能销售到南方的高端商超,每斤能多卖五毛钱。

  在产业链下游,效率提升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依托各企业分拣流水线的快速处理能力,中卫硒砂瓜加快了物流时效,48小时可直达广州、杭州等城市。

  “我采购中卫硒砂瓜已经近10年了,这里的瓜不光口感好,分拣方式的不断进步也让我们减少了损失。”安徽客商周康说,传统分拣后,瓜需先运到仓库暂存,凑够一车再发往外地。从采摘到运抵一线城市商超,往往要4至5天,因分拣耽误两天,到南方市场时有不少瓜开裂,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夕阳西下时,装满中卫硒砂瓜的货车缓缓驶出基地。种植基地里的最后一缕阳光褪去,车间的灯渐次亮起。这场硒砂瓜分拣的时代变革正让中卫硒砂瓜在市场化浪潮中,既保住了“砂田孕育的甘甜”,又跑出了“现代产业的速度”。正如赵进宝所说:“以前靠力气吃饭,现在靠科技挣钱,种瓜越来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