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宁电入湘”:跨越千里的能源交响
2025-06-24 15:59: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昔日被岁月遗忘的沙戈荒之地,如今涌动着绿色能源的脉搏。“宁电入湘”工程,恰似一条穿越时空的丝带,将西北的苍茫与江南的温婉系于一处,奏起了跨越千里的能源交响。

  6月18日,记者乘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目的地驶去。一路上,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波光粼粼,每一块面板都在“吮吸”着阳光,将这份炽热转化为涌动的电流。一排排线路铁塔沿着地平线整齐列队,将沙漠深处的能量源源不断引向远方。

  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洒在中宁±800千伏换流站工程配套部分建设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着增加汇控柜原件、安装消防火灾报警器设备。

  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宁电入湘”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通道。1634公里的银线跨越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个省区市,宛如一条“能源巨龙”,将宁夏的清洁能源输送至千里之外的湖南。配套建设的750千伏交流电网工程、总装机1764万千瓦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电源项目,共同编织起一张跨越山海的能源网络。

  “过去这里的风能光能‘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通过特高压,中卫的阳光将点亮三湘大地的霓虹。”中宁±800千伏换流站工程电气A包施工项目总工程师陈浩说,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双极低端直流系统调试工作,于6月19日凌晨完成极2低端大负荷试验,6月22日开始168小时试运行,也标志着双极低端正式投运。

  对电力需求旺盛的湖南而言,这条能源动脉堪称“及时雨”。工程投运后,每年360亿千瓦时至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输送,相当于湖南年用电量的六分之一,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占比超5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0万吨。这不仅有效缓解了湖南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更为当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而在中卫,曾经的“沙戈荒”地带,正因为“宁电入湘”工程迎来华丽转身。这里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发展新能源的天然宝地。该工程的落地将推动宁夏电网外送能力从1400万千瓦提升到2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带动1000亿元的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产业投入。

  “以前,这些沙漠戈壁是我们的发展短板,现在成了绿色能源的富矿。‘宁电入湘’不仅为湖南先进产业的‘西迁’创造了条件,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陈浩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贯穿始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们,每日穿梭在建设现场与主控室之间,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我们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工艺水平提升、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为支撑的工程建设创新原则,积极开展设计创新、施工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采用BIM建设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中宁换流站业主项目部项目管理专责刘畅说,他们通过引入新型抗震技术和减震材料,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应用智能温控系统、自清洁涂料等新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宁电入湘”工程不仅是能源输送的通道,更是湘宁两地合作的桥梁。它承载着深化区域合作、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使命,并将宁夏的资源优势与湖南的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工程配套建设的750千伏交流电网工程、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清洁煤电项目和新型储能系统,构建起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