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破题起势 向新而行——市委“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解析
2025-05-22 16:05: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站位决胜“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卫市委深刻把握历史机遇、时代大势,精准锚定资源禀赋、地域优势和战略定位,立足全局视野,谋划提出“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大手笔”勾勒全市经济社会融合共进、协同致远的发展蓝图,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新中卫夯基垒台、谋远图强。

  胸怀“国之大者”,为长远计,为根本谋。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对自治区党委“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部署的精准落地,是汲取战略智慧、加强顶层设计、聚力提质焕新、破解发展困局的科学考量,是结合地域实际、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创新实践。

  融入大棋局,全市一盘棋,是一道大题,也是一道考题。

  “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纲举目张,全市上下,同题共答。

近年来,中卫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为牵引,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业态为发展载体,聚力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图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中卫市沙漠光伏产业园。 (资料图片)

 

大规划:以战略定力赋能发展新篇

  善弈者谋势,善智者谋全局。

  “大规划”是引领中卫发展的“导航仪”,是破解结构性矛盾、培育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这既是对中卫时空维度的宏观把握,也是对生产力矛盾关系的辩证思考,更是对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深刻破局。推进“大规划”,是决定中卫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规划”是战略谋划的第一步,关乎整体与局部,关乎当前与长远。做好“大规划”,既要有“运筹帷幄之中”的经纬洞察,又要有“决胜千里之外”的长远视野。

  作为思想的“集大成者”,“大规划”建立在深入分析全市发展现状、优势潜力、短板弱项等的基础上,以前瞻性思维、全局性视野、战略性眼光统筹谋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与空间利用,实现产业、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配置的系统化、科学化、最优化,使各项发展举措在有序“输出”中稳步推进,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眼前到长远的有机统一。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中卫建市20余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倍,工业产值增长18.4倍,财政收入增长9.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10.2%,杞乡锰都产业品牌更加靓丽,沙漠水城文旅特色更加鲜明,云天中卫发展潜力更加强劲。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拖慢了发展脚步。

  破题起势,规划先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统筹谋划,以系统布局掌握发展主动。

  整合要素,锚定目标,以“大规划”运筹一盘棋——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系统开展“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出台各类专项规划;

  打造国家级沙戈荒新能源示范基地、中国算力之都、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中西部重要新材料产业集聚地、优质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

  正视差距,接续奋斗,指引“多声部”共唱“协奏曲”——

  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在沙漠腹地铺展“蓝色海洋”光伏矩阵,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现代化蓝图;

  在西部云基地崛起“算力之都”,实现从“输煤输电”到“输信息输绿电”的蝶变,展现西部欠发达地区换道超车的战略智慧;

  打破传统“倚能倚重”发展路径,一体发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新能源+生态治理”“算力+绿色经济”的创新范式;

  ……

  谋局者智,布道者远。发展的真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多寡,还在于能否以系统思维激活要素潜能,在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的辩证统一中开新局、创新路、获新生。

  大基地:以产业集群锻造经济韧性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

  “大基地”是支撑中卫产业发展的“顶梁柱”,是破解资源分散、产业低效困局,以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的核心抓手。这不仅能有效拓展全市发展的空间维度,也能进一步激活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更能以场域能量的重新配置打开发展的新天地。推进“大基地”,是推动中卫产业集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大规划”引领下,中卫市锚定新能源、数字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领域,通过“链式思维”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重要产业基地,实现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与产业链条的延伸完善,谋划形成16个“大基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催生强大发展后劲——

  打造中卫市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让清洁能源产业风光无限;

  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让数字信息产业领跑未来;

  打造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中卫市沙漠运动基地,让文化旅游产业魅力四射;

  打造金属锰战略储备及锰基新材料开发生产基地、铝基新材料生产及产业链配套延伸示范基地,让新材料产业铿锵前行;

  打造全国枸杞交易集散大基地、全国枸杞道地药材大基地、中卫市沙坡头区苹果生产大基地、农资农药大基地、中卫市高端肉牛生产和良种肉牛繁育大基地、中卫市生猪稳产保供和良种猪繁育大基地,让特色农牧业活力迸发;

  打造千万吨级战略煤炭储备和转运绿色配送基地,让现代物流产业通达四方;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让路网体系安全畅行;

  打造中卫市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让清洁能源低碳高效;

  打造科学治沙用沙示范基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大基地”是全市重要行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有载体,在形成发展合力、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基地”,需以“百年大计”为念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当前,要围绕“大基地”建设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抓好重大项目实施;要围绕“大基地”建设打基础、抓产业、促转型,用好政策机遇,加强规划编制,积极争创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要围绕“大基地”建设育主体、增活力、添动力,积极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努力打造体现中卫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基地”建设,是聚合优势、扩规提质的基础支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中卫正以坚定的步伐,朝着产业集聚、动能强劲的目标奋勇前进。

  大融合:以创新耦合激活协同动能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大融合”是激活中卫发展新动能与新活力的“催化剂”,是推动产业跨界、区域协同、城乡要素有效配置的方法路径。这既是促动全市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通的务实之举,也是实现县区、行业、领域跨越时空、打破界限深度交融的共赢之举,更是构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发展样态的智慧之举。推进“大融合”,是破解中卫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

  “大融合”贵在以开放包容之态,破除壁垒,在差异中寻求共鸣,在聚势中激发活力,最终达至协同发力、动态平衡、稳健发展。

  撤县设市二十余载,中卫在探索中前行,书写了跨越发展的华章,也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比如区域协同存在“梗阻”,行业联动偶现“缝隙”,部分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待增强,等等。问题所在,恰是发展进阶的必经之坎,更是转型突破的重要契机。破局之道,在于以“大融合”为抓手,打破地域、行业、文化、认知等壁垒,统筹资源要素的全局配置,尊重差异、彰显特色,让每个区域、每个行业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县(区)协同,上下融通,合力攻坚,汇聚成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培育县域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区)、园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动干部队伍融合,统筹调配全市干部资源,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

  和合共生,大道至融。

  “大融合”催生新动力、新活力,实现“1+1>2”的质变飞跃,有助于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在彼此赋能中同频共振,持续释放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汇聚成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磅礴力量。

  大发展:以开放格局擘画未来图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大发展”是中卫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的终极目标。

  “大发展”,即要在“大规划”的科学引领下,凭借“大基地”的有力支撑,借助“大融合”的协同赋能,实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各领域全方位的突破与飞跃。推进“大发展”,是突破中卫发展瓶颈、助推跨越发展的重点任务。

  发展,不仅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中卫建市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不足仍是当前最大的实际。

  笃定信心,真抓实干!必须将“大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破除藩篱,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锚定方向,在产业转型升级与新业赛道开拓间找到平衡点,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中开辟新路径,以务实之举筑牢发展根基,用长远之策激活内生动力——

  全方位扩大内需: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双轮驱动”,统筹投资规模与质量,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消费提振专项行动,落实居民增收机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活力;

  凝心聚力强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紧盯清洁能源、数字信息、文化旅游、新型材料、特色农牧业、现代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分类制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政策,加快培育“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蓄势赋能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中卫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安全生产措施,持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着力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

  破题起势、向新而行。

  “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抓手。“大规划”定方向,“大基地”强根基, “大融合”促协同,“大发展”强动能,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完善一体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风正扬帆,征途如虹。中卫,这座昔日的“风沙之城”正以“沙海共生”的壮丽图景,书写着璀璨的奋斗华章。时下,“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引领中卫焕发新的光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