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宁夏特殊教育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5月20日,记者走进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看到,12间网络教室、20多间功能教室和VR康复训练室构成的现代化教学体系令人耳目一新。AR动态启智室内,自闭症儿童通过虚拟场景逐步打开心扉;家政室中,肢体障碍学生借助辅助工具练习生活技能;语言训练室里,曾沉默寡言的孩子发出一个个音节……学校通过“资源中心驾驶舱”实现精准教学管理,让科技成为康复训练的“隐形翅膀”。
自2013年办学以来,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将德智体美劳教育、7类培智课程与康复、展能、疗育、劳动实践课程巧妙融合。学校开设剪纸、葫芦烫画、苏绣等传统手工艺课程,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学生们授课;铁环、轮滑等体能课程助力学生在全区残特奥运动会斩获13金、14银、9铜;面点制作、汽车美容等职教课程已帮助10余名毕业生在医药、养殖等领域就业。
“这份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慢教育’的意义。看着孩子们一点点进步,我更加明白了教育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用心浇灌。”班主任王欣感慨道。
在专属“星娃班”里,8名自闭症儿童在中宁县人民医院专家指导下接受个性化干预。教师团队通过结构化教学、社交故事法,帮助他们从自我封闭到参与集体活动。“我们与县人民医院紧密合作,开展孤独症儿童信息监测、筛查与评估工作,为这些‘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行的路。”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布春霞说。
近年来,该校构建起“县、乡、校”三级服务网络,15所资源教室覆盖偏远地区;特教学前部让残障幼儿早获干预,职业教育延伸段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送教上门”团队11年来累计为68名重度残障儿童提供上门服务,帮助2名孩子从卧床到独立行走,让650个家庭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