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中卫:借“双中心”优势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2025-05-20 09:05: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5月的中卫,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喜事连连。

  5月8日,“投资中卫集群,建设算力之都”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推介大会在中卫举行,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据了解,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计划投资400亿元,项目总占地约2266亩,IT总容量达2050兆瓦,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IT规模700兆瓦。

  “目前一期工程包括四栋算力中心、四栋动力中心和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在紧张施工,每天约有1000多名工人在现场作业。计划6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年底交付使用。”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徐凤富说,中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的关键因素。此外,中卫新能源资源丰富,电力配套完善,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卫作为全国数字经济“新星”,拥有“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国家“双中心”的战略定位优势,加之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投资建设的信心。

  如今,位于西北内陆的中卫正快速崛起为全国数字经济“新星”。近年来,中卫市依托全国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双中心”优势,吸引中联数据、中金数据等龙头企业落户,数字信息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西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21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宁夏获批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中卫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成为宁夏枢纽的核心承载地。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中卫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IXP),使中卫成为继杭州、深圳之后全国第三个、西部唯一的互联网交换中心。

  “如果说过去中卫是北京、上海、深圳的数据‘郊区’,那么获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后,中卫就一跃成为互联网交换的‘直辖市’。”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振钧说。这一“双中心”布局使中卫具备“一点接入、全网连通”的网络枢纽功能,极大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网络成本。同时,这一战略定位也让中卫从传统的数据存储基地升级为全国算力网络的关键节点。

  随着国家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卫抢抓“双中心”机遇,推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双中心”的叠加政策与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模式,采取“企业点单、地方销单”的服务机制,成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多个地区招商工作组,精准对接行业龙头。同时,为加速算力应用落地,中卫还设立京津冀“飞地园区”,吸引东部企业入驻,并提供算力补贴、场景对接等支持,一系列举措为中卫数字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3月27日,中联零碳智算(云基地)产业园A区项目开工仪式在西部云基地举行。据了解,中联数据集团中卫零碳智算产业园项目规划在中卫建设算力“双中心”,占地1570余亩,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安装标准机架48万架,IT容量约1.2GW。今年计划开工建设4栋机房,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可安装标准机架12万架,IT负荷可达300MW。其中,中联零碳智算(云基地)产业园A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将建设1栋综合楼、4栋数据中心楼,每栋数据中心部署5000个16kW机柜。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解决近千人就业,进一步为中卫算力枢纽建设注入新动能,助力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我们主要承接‘东数西移’的冷数据备份,如今已进阶至‘东数西算’的热数据实时处理。”马振钧介绍,目前中卫市借助“双中心”优势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实现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网络直连,美团、阿里等企业的实时业务数据可在中卫直接调取,再返回用户终端。同时,已经为全国多个地区的企业甚至政府提供算力支持。

  从“黄沙戈壁”到“创新沃土”,中卫正以“云”为翼,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在这片曾经的荒漠上,数字经济的“绿洲”正在加速崛起,成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