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拓寨村,村民吴岩山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家瓜地里,精心打理瓜苗。“最近天气不稳定,得抓紧补种瓜苗,还要分批施撒有机肥,丝毫马虎不得。”看着前些天刚种下的瓜苗,吴岩山眼神中满是笃定,坚信今年定能迎来一个丰收年。
“今年共培育了3000万株硒砂瓜苗,全部实行订单式生产。”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施文杰告诉记者,高标准育苗温室内配备了移动式育苗床和行走式喷灌等先进设施装备,采用恒温调控技术,工人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精准调控水肥系统,从基质配制、播种到种苗培育等环节都严格科学把关。
种苗是基础,但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才是种出好瓜的关键。
“今年用了镇上推广的0.015毫米的加厚高强度地膜,相比以往能更好地保温保墒。”吴岩山说,这种加厚地膜抗拉伸、抗老化能力强,还能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同时,镇上还指导我们用水肥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技术,能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有了这些保障,不愁种不出好瓜。
在中卫环香山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土地上,像吴岩山这样努力耕耘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曾经,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这片土地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今,硒砂瓜成了引领乡村振兴的“金瓜蛋”,不仅鼓起了农民的腰包,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田兴明是中宁县徐套乡新庄子村村民,也是硒砂瓜产业的受益者之一。去年,田兴明种了80亩硒砂瓜,收入24万元。
“去年市场景气,人均纯收入达到1.47万元。”新庄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旭谈及村里的硒砂瓜产业,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硒砂瓜种植是新庄子村的主要产业,去年增收离不开中卫硒砂瓜“中”字标的帮助。这个小小的标识,汇集了中卫硒砂瓜的商标、生产年份、产区以及可追溯硒砂瓜农户信息的二维码。它严格遵循“一瓜一标,一年一印,公开发布”的原则,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清楚了解到每个硒砂瓜从种植农户到生长过程。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硒砂瓜“中”字标为硒砂瓜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
这几年,中卫市加大品牌与文化融合,统一定制品牌口令、品牌IP、品牌形象等宣传场景,发布全新的“中”字标和“至尊瓜”品牌形象,建立品牌保护信息平台,统一印制、发放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持续加大维权打假力度,全方位织密硒砂瓜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监管网络,更大程度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中卫硒砂瓜”品牌价值。
在硒砂瓜上市销售时,县(区)相关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推介活动,举办新瓜上市发布会、产地推介会、产销对接会,通过专供直营、大宗市场推介、线上电商销售,拓宽了市场渠道,让环香山地区的硒砂瓜卖上了好价钱。2024年,全市种植硒砂瓜42.7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实现总产值18.37亿元,瓜农户均增收10.65万元。
这片曾被认为“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科技育苗、绿色种植、品牌赋能正编织出乡村振兴的“中卫样本”——不是靠天吃饭的无奈,而是用智慧与汗水雕琢出的产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