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民营企业家谈发展 | 朱彦华:三十年深耕枸杞产业 用行动诠释企业担当
2025-03-17 18:48: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荣誉只是前行路上的点缀,真正让我倾注半生心血的是这小小的枸杞。”谈及荣获“宁夏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宁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彦华感慨道。三十载深耕枸杞产业,他将“早康”打造成中国枸杞行业领军企业,这份荣誉是对他付出的肯定。

  朱彦华出身中宁县普通家庭。1995年,手握建筑专业文凭的他,毅然辞去国企“铁饭碗”,走上了发展枸杞产业之路。为打开销售渠道,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上海各大商贸市场,历经两年拼搏,终于在上海成立早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创立“早康”品牌。1999年,为保障枸杞原料纯正、品质达标,朱彦华毅然返乡创办早康枸杞加工厂。那时,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可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坚信枸杞不仅是宁夏的珍宝,更是拉动地方经济、造福百姓的“金钥匙”。

  3月12日,记者走进早康公司枸杞原浆生产车间,只见一颗颗饱满枸杞,历经冲洗、沥干、打浆、消毒等10多道工序,随后被灌装、打包。“公司具备年产5000吨枸杞干果、8000吨枸杞原浆的产能。”朱彦华介绍,他带领团队积极投身自治区科技厅研发项目,申请专利35件、发表论文4篇,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液态枸杞生产方法、微冻干枸杞专利技术等创新成果,大幅提升了枸杞产品牌附加值,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早康公司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将“早康枸杞”打造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知名品牌。但朱彦华的追求不止于经济效益,他始终牢记,企业成功离不开社会支持,回馈社会是应尽之责。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更要让村民‘脑袋富起来’。”朱彦华说,企业推行“村党总支+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与多个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农户家门口务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培训,我们系统掌握了枸杞种植技术,有了自力更生、稳定增收的本事。”提及在早康公司的培训经历,白马乡村民马兵满是感激地说。

  在公益之路上,朱彦华用行动诠释企业担当,不仅捐款捐物,还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业扶贫、开展捐资助学。多年来,他的捐赠活动覆盖教育、医疗、灾害救援等多个领域,累计金额超2000万元。

  “枸杞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为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朱彦华坚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