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娶个媳妇,彩礼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花小钱就能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8月25日,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村民陆海宁算起儿子陆佳新的“婚事账单”,脸上笑开了花。这个曾一度为高额彩礼犯愁的村庄,如今正被“婚事新办”、彩礼“瘦身”、幸福“加码”的文明新风包裹,村头巷尾的谈论里少了“彩礼要多少”的焦虑,多了“婚礼怎么简办更热闹”的欢喜,家家户户的日子也因文明新风变得更有奔头。
8月25日,在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向村民宣讲移风易俗政策。
“‘张三家’彩礼给得高,‘李四家’就不能低于他们,不然姑娘家觉得没面子,小伙子在村里抬不起头。”谈起几年前村里的彩礼,太平村党支部书记马有生连连摇头:“那时的太平村,彩礼金额高,再加上“三金”、房、车,一场婚事下来,普通家庭往往要掏空钱包,甚至背上沉重的外债。更揪心的是,有户人家为凑彩礼闹得兄弟反目,还有小年轻因为彩礼谈不拢,多年感情遗憾收场。”
高额彩礼成了村民的重负。如何革除婚嫁沉疴?太平村“两委”班子决定从“规矩”和“人心”两头发力,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台账上,“彩礼最高6万元、婚宴不超20桌”的婚嫁规定清晰明了,给愈演愈烈的高额彩礼“踩刹车”。
“我们组织德高望重的老支书、说话有分量的乡贤、热心肠的大嫂组成红白理事会,负责引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太平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吴洋说,理事会制定详细章程,明确彩礼“红线”和礼金“底线”,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对于有婚嫁计划的村民,理事会成员会提前上门,劝导摒弃高额彩礼等陋习。
“我的婚姻我做主,新事来了新式办。只要能够合得来,金钱彩礼啥不算……”近日,在太平村文化广场,小品《天价彩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切身感受到高价彩礼的危害。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太平村创新宣传方式,宣讲人员用通俗化、生活化语言,与村民拉家常、讲故事,阐明高价彩礼会增加家庭债务。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作编排展演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新风文艺节目,将抵制高额彩礼等内容融入小品、歌曲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现在村里的宣传氛围特别浓厚,就连小孩都知道要抵制高额彩礼。”村民王月香说。
近年来,石空镇将移风易俗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明确把遏制高额彩礼作为突破口,将其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压实各级责任。同时,指导全镇16个村(社区)成立完善“一约四会”,明确彩礼标准和奖惩措施,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光有规定还不够,得有榜样带动。”石空镇党委书记赵建国说,他们每年开展“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推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石空镇还构建了立体宣传格局,打造了以南大路为轴的移风易俗宣传阵地,组建了16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4场次,进村入户宣传230余次,发放倡议书4800余份,开展文艺展演12场次。
“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形式,让文明新风在石空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赵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