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正文
中宁县鸣沙镇长鸣村探索蝎子养殖
2025-05-27 15:08: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5月23日,在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长鸣村,一座由废弃学校改造而成的蝎子养殖基地格外醒目。在恒温养殖车间,数百只幼蝎正在透明饲养盒中完成第二次蜕皮,工人们戴着橡胶手套,用镊子将蝎子分离到单独的空间内。

  “这时候蝎子最脆弱。”技术员田国川指着刚褪完皮的乳白色蝎体解释,“蜕皮结束后甲壳硬化前,必须单独分拣避免同类相残。”灯光下,新生的蝎尾微微颤动,像一簇簇银钩。

 

5月23日,长鸣村蝎子养殖基地,长势良好的蝎子。

  今年3月,鸣沙镇党委书记带领长鸣村党支部成员远赴河南洛阳考察后,决定将闲置教学楼改造成现代化蝎子养殖场。目前已完成2间教室的防水防潮改造,首批投入50万元村集体资金,从中宁县大战场乡清河村引进40斤优质东亚钳蝎。

  “今年四月投放时总重20公斤,共40万只,每斤种蝎1000元,养殖4个月就能增长20倍达到400公斤。”技术员田国川掀开养殖箱盖板介绍道,“我们采用‘黄粉虫+微生物制剂’的生态喂养法,每公斤活蝎市场价稳定在800元左右。”

  在蝎房旁的楼道,10名村民正在分装蝎子。“以前这栋二层教学楼闲置多年,现在每天来上班能挣110元。”今年56岁的村民朗文华说,早上8点来,下午5点走,中午还能回家吃饭,比外出打工强。

 

5月23日,在长鸣村蝎子养殖基地,长鸣村党支部书记田兆麟察看蝎子长势。

  据悉,长鸣村蝎子养殖项目实施采取“三步走”战略,4个月内完成试养殖,1至2年实现年产值30万元目标,3年内建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完成养殖箱、温湿度监测系统等设备采购,完成两间教室的装修改造。

  “明年将对剩余10间教室全面改造,打造全蝎孵化中心。”长鸣村党支部书记田兆麟透露,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产业链,预计带动5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致富渠道。

  废弃校舍变身现代化养殖基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更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这个曾经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正通过“党支部+农户”模式,让蛰伏的“毒物”变成致富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