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宁县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康教融合班在中宁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开班。此次开班旨在充分满足全县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同步接受优质文化教育和专业康复治疗的迫切需求。
开班前,县残联携手县教育体育局、县医康养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全县范围内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的基本生活状况、受教育程度、康复服务具体需求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摸排调查。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入户访视、集中评估与电话询问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对需要送教上门、缓入学及未上学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逐一入户评估,全面了解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康教融合班的首堂课上,老师悉心引导孩子们进行运动语言训练,通过充满趣味的互动游戏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生动的教具和形象的比喻,助力孩子们理解抽象的概念,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借助美妙的旋律和节奏,培育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参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康教融合的新模式下,他们不仅接受了专业的康复治疗,还真切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们秉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理念,依托中宁县医康养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康复训练,教育部门配备齐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由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送教入康’。并组建以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为骨干力量的康教服务队伍,精心设计个性化康复教学方案,推动康复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系统、专业的康复和教育服务。”中宁县残联副理事长海金梅介绍道。
通过深入了解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康复教育需求,县残联推行个性化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康复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涵盖运动语言训练、生活语文数学、认知阅读、绘画创作、音乐感知等方面,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治疗与文化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切实助力残疾儿童少年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截至目前,已为7名残疾儿童少年专门开设了“康复+教育”试读课程。
“我们将持续深化对‘康教融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为残疾儿童营造更加公平、包容、温暖的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切实增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海金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