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 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04亿元增加到440亿元,年均增长5%,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0亿元。
❋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6.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7倍,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1604元、8002元增加到30780元、12200元,年均分别增长7.3%和8.8%。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减贫15.26万人,19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海原县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由10.5%提高到15.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
五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确保经济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7.1:43:39.9调整为14:40.1:45.9,重点产业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达87.5%,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9.4%、1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5%。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由0.49%提升到1.3%。
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全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04亿元增加到440亿元,年均增长5%,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0亿元。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6.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7倍,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始终坚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落实“一带两廊”发展规划,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82%,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银川至中卫城际铁路、中部干旱带西线供水等一批惠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中卫人民圆了“高铁梦”,所有乡镇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由10.5%提高到15.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水平大幅提升。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1604元、8002元增加到30780元、12200元,年均分别增长7.3%和8.8%。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减贫15.26万人,19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海原县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建维修校舍41.4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新建、改扩建市、县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62个,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金持续提高,7.1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7.3万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2020年 重点工作
★星星酒店、紫光蛋氨酸关键工艺技术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
★乌玛高速中卫段、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光明乳业奶牛养殖全产业链、海原至平川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
★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28个重点贫困乡镇、194个贫困村,市、县领导挂牌督战,5413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全面打响“三个大会战”,纵深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6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万人,就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经济增长稳中回升
2020年工作成效
●清欠民营企业账款7.9亿元,减税降费7.9亿元,新增贷款56.6亿元,补贴电价1.5亿元,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项目568个,完成投资约216亿元。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全区前列。
疫情防控精准有效
●严格落实“防、控、治、保”各项举措,严把入宁、入卫、入户“三道关口”,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和网格化包抓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
●实现了不发生二代病例、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不发生死亡病例“三个不发生”的目标。
●中卫市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助力疫情防控、突出“快、准、足、新、硬”严防死守做好农贸市场疫情防控两项做法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确定为典型经验。
脱贫攻坚战果丰硕
●5413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农村常住户自来水入户率达98.7%、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清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万户13.5亿元,贷款覆盖率76.3%。
●建设美丽小城镇、美丽村庄14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4万座,建成农村公路281.6公里,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乡村环境更加靓丽。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集中整治黄河“四乱”问题69个。
●完成生态修复8.8万亩,海原县西华山和沙坡头区香山寺草原入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
●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宸宇危废处置中心建成投运。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达到97.1%,沙坡头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获国家通报表扬。
●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
●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4所,新增各学段学位9600个。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社会治理显著加强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2%。
●“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矛盾纠纷治理模式入选“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优秀案例。
●中卫市获评“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和“社会治理典范城市”。
●中卫市被确定为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市,沙坡头区被列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试点。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提请市委研究重大事项86件、市人大常委会立法2件,制定《中卫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办复率均达100%。
●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大力学习宣传《民法典》。
●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全年文件精简14.7%、会议减少25%,“三公”经费压缩30%。
发展质效稳步提高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建成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9家。
●建设高标准农田22.3万亩,粮食总产69.6万吨。
●建成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5万亩、示范园22个。
●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0.3亿元。
●全市清洁能源并网装机达736万千瓦。
●培育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4个,三元中泰、瑞泰科技等4家企业获自治区“对标工作标杆奖”。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数据中心扩规增容,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50万台、上线运营30余万台。
●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挂牌。
●国内首家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和全球首个综合遥感卫星定标场投入运营。
●寺口子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
●全年接待游客685万人次,旅游收入47亿元。
●培育3A级物流龙头企业8家。
●中卫沙坡头机场新开通3条航线,中卫至上海等旅游包机、货运包机正式开通,常态化开行国际班列26列1215车。
●消费市场回暖向好,网络零售额41.4亿元。(全媒体记者 赵雅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