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迎水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地租收入,带领群众致富成效并不明显,这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心病。迎水村依托原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粮食储藏库,在其旁边新建了一座大米加工厂,形成了以水稻种植、加工、销售的“种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迎水村的老人和低保户有400多人,他们没有外出务工的路子。为了增加收入,村里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加工大米,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迎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华表示,截至目前,共带动群众增收36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4万元。
“我现在68岁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自从咱村的加工厂建成后,我就一直在这儿干活,每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忙的时候在工厂打工,闲的时候就在家养鸡、种辣椒,还能增加一些收入。”迎水村村民张立元高兴地说。
迎水村的仓储和大米加工厂共占地6500平方米,配备成套全自动大米加工线设备,可一次性储备水稻100多吨,日加工能力4000公斤。“我们主要加工农家米,绿色生态,深受消费者喜爱。”王国华说,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工厂已经在迎水桥镇声名远扬,中小企业、建筑工地、单位食堂的餐桌上,几乎都能看到迎水村加工的大米。
对于未来的发展,迎水村党支部有着清晰的目标。他们计划引入更优质的水稻品种,提升大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让迎水村的大米走出中卫、走向更广阔的市场。